历史镜鉴: 忆峥嵘岁月,鉴历史风华,守教育初心 改革开放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 “历史镜鉴”环节,六位中国外语教育40年发展、蓬勃和飞跃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分享了他们在这一段峥嵘岁月中亲历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认为,中国的外语教育要为国家的两大国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服务。
中国外语教育在这两个伟大目标的实现中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外语水平,同时培养大量合格的外语人才。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动情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专业体系及内涵的演变,他回应了如何看待当下外语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和质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在许多像胡教授这样具有“取经”精神的先行者的推动下走过千山万水,新的时代则需当下外语教育界的同仁继续跋山涉水,总结经验,主动思考新时期外语专业的内涵,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新的变革。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回顾了外语教育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首先,要学会主动“调适”,以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其次,要掌握外语教育发展态势,顺势而为,保持生机;第三,要兼容平衡外语专业的工具性和学科性,不能偏废;第四,外语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跨文化意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结合自身发展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认真学习西方理论;乘政策春风继续学习并勇于实践西方理论;提高创新意识、奋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 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基础上,文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立足中国实践,勇于创新,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为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声不懈努力。
国家开放大学刘黛琳教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回顾了我国远程开放外语教育和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远程开放外语教育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史上,远程开放教育功不可没。
站在新起点,远程开放教育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信息技术教育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将会引发高等外语教育的巨大变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名誉社长李朋义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外研社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概括了外研社的发展经验:一是外研社的成立及其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外研社40年来的改革成就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是外语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外研社发展的根本源泉,外语教育的普及提高为外研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力量的源泉。 未来展望: 观百花竞放,响时代赞歌,愿继往开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回顾来时之路,改革开放40年是一代外语教育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干、在磨砺中奋进、耕耘与收获的40年。 “未来愿景”环节,八个不同语种的十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分别就各自专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耕耘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思路、使命和愿景做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在发言中就外语界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语言技能及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知识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和跨文化沟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根基。
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推进“”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做到:一、加强文化自信;二、强调文化多样性,以使外语教学应对多媒体与人工智能的介入所带来的挑战;三、正视外语教育同一化及同质化的问题。
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针对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谈到,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的目标是聚焦“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标准、一流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标准建设及人才培养与理论创新。
大学外语教学的初心是“两个服务”,即服务国家政策与服务人才培养,在未来发展中,大学外语教学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中,英语类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他认为,在中国高校开始进入大类招生的时代,英语类专业如何展现专业特色,推出什么样的课程,是其真正面临的重大问题。
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日语专业不断壮大、发展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随后指出在新形势下,日语专业要:一、落实好《国标》,结合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多样化日语人才;二、进一步做好“‘日语+’的大文章”,实现从学外语、学日语,到用日语学的过程;三、通过AI教学手段来实现日语教学新飞跃;四、培养跨文化教育人才,使之具有很强的运用日语获得知识、进行思考及开展其他方面业务的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贾文键教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德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德语专业由“引进来”增加了“走出去、送出去”的使命,对学生提出更加全面、系统、规范的能力要求。 为此,德语专业与外研社合作努力推进教材建设,开发的新经典系列德语教材在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德语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简要地回顾了西班牙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阐释了西语专业“美好的专业前景”和“艰难的专业学习”。
展望未来,他认为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也面临着师资规模和课程设置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北京大学姜景奎教授姜教授回顾了非通用语种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指出非通用语在1978年到2000年期间发展缓慢,2000年到2012年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而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非通用语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
他强调,开设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对非通用语种类专业的发展、专业标准以及教材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引北大、北外、北语等高校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例子,指出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交流的受益者。 北京大学宁琦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俄语专业的发展与成就,如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发展,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转向以区域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设立交叉学科本科专业等。
她指出专业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外借鉴,还要注重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实现中国思想和价值的对外表达。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荣教授从师资建设、学术期刊及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论发展等角度全面回顾了法语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 他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构建的,要让学生学会讲述中国故事。
![]() | 银河至尊注册网站APP? ? ? 地址:西安市建章路158号 ? ? ? 陕ICP备12007530号-1 电话:026-41230510 ? ? ? 传真:026-41230510 ? ? ? E-mail:ssssaaza@163.com copyright?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维信软件 |